一、国外著作中译本
1. [美]谢佩德,1980:《市场势力与经济福利导论》,易家祥译,商务印书馆。
2. [日]植草益,1988:《产业组织论》,卢东斌译,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。
3. [美]乔治·J·施蒂格勒,1989:《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》,潘振民译,上海三联书店。
4. [美]肯尼斯·W·克拉克森,罗杰·勒鲁瓦·米勒,1989:《产业组织:理论、证据和公共政策》,华东华工学院经济发展研究所译,上海三联书店。
5. [英]劳杰·克拉克,1990:《工业经济学》,原毅军译,经济管理出版社。
6. [日]植草益,1992:《微观规制经济学》,朱绍文等译,中国发展出版社。
7. [日]今井贤一、小宫隆太郎,1995:《现代日本企业制度》,陈晋等译,经济科学出版社。
8. [法]泰勒尔,1997:《产业组织理论》,张维迎总译校,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。
9. [美]丹尼斯·卡尔顿、杰弗里·佩罗夫,1997:《现代产业组织》,黄亚钧等译,上海三联书店、上海人民出版社。
10. [美]奥利弗·E·威廉姆森,1999:《反托拉斯经济学》,张群群等译,经济科学出版社。
11. [英]卡布尔,2000:《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》,于立等译,中国税务出版社。
12. [美]丹尼尔·F·史普博,2003:《管制与市场》,余晖等译,上海三联书店和上海人民出版社。
13. [美]小贾尔斯·伯吉斯,2003:《管制和反垄断经济学》,冯金华译,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。
14. [法]让·雅克·拉丰、让·梯诺尔,2004:《政府采购与规制中的激励理论》,石磊等译,上海三联书店。
15. [美]W·吉帕·维斯库斯等,2004:《反垄断与管制经济学》,陈甬军等译,机械工业出版社。
16. [美]斯蒂芬·马丁,2005:《高级产业经济学》,史东辉等译,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。
17. [意]马西莫·莫塔,2006:《竞争政策》,沈国华译,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。
18. [美]怀特·卡伍卡,2007:《反托拉斯革命》,林平等译,经济科学出版社。
19. [爱]伯纳德特·安德鲁索等,2009:《产业经济学与组织》,王立平等,经济科学出版社。
20. [美]理查德·施马兰西,2009:《产业组织经济学手册》,李文溥等译,经济科学出版社。
21. [美]派波尔等,2012:《当代产业组织理论》,唐要家等译,机械工业出版社。
二、国内专著与教材
1. 杨治,1985:《产业经济学导论》,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。
2. 胡汝银,1988:《竞争与垄断:社会主义微观经济分析》,上海三联书店。
3. 陈小洪、金忠义,1990:《企业市场关系分析—产业组织理论及其应用》,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。
4. 邓伟根,1990:《产业经济:结构与组织》,暨南大学出版社。
5. 王慧炯,1991:《产业组织及有效竞争》,中国经济出版社。
6. 卢东斌,1991:《中国产业组织分析》,延边大学出版社。
7. 丁敬平,1991:《产业组织与政府政策》,经济管理出版社。
8. 董守才等,1992:《工业组织学》,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。
9. 郑林,1992:《产业经济学》,河南人民出版社。
10. 马建堂,1993:《结构与行为——中国产业组织研究》,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。
11. 方甲,1993:《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研究》,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。
12. 芮明杰等,1993:《产业经济学》,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。
13. 夏大慰,1994:《产业组织学》,复旦大学出版社。
14. 李贤沛等,1994:《工业经济学》,经济管理出版社。
15. 党兴华,1994:《产业经济学》,陕西人民出版社。
16. 汪斌等,1995:《产业经济学》,浙江人民出版社。
17. 于立、王询,1996:《当代西方产业组织学》,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。
18. 毛林根,1996:《结构·行为·效果——中国工业产业组织研究》,上海人民出版社。
19. 龙茂发等,1996:《产业经济学概论》,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。
20. 余晖,1997:《政府与企业:从宏观管理到微观管理》,福建人民出版社。
21. 张维迎,1997:《博奕论与信息经济学》,上海三联书店、上海人民出版社。
22. 王惠臣,1997:《论运输管制:公共性与企业性的悖论》,高等教育出版社。
23. 陈秀山,1997:《现代竞争理论与竞争政策》商务印书馆。
24. 邬义钧等,1997:《产业经济学》,中国统计出版社。
25. 杨公朴、夏大慰,1998:《产业经济学教程》,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。
26. 史忠良等,1998:《产业经济学》,经济管理出版社。
27. 李悦,1998:《产业经济学》,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。
28. 谢地,1998:《产业组织经济学》,吉林大学出版社。
29. 吴汉洪,1998:《西方寡头市场理论与中国市场竞争立法》,经济科学出版社。
30. 王俊豪,1998:《英国政府管制体制改革研究》,上海三联书店。
31. 刘树杰,1999:《垄断性产业价格改革》,中国计划出版社。
32. 金碚,1999:《产业组织经济学》,经济管理出版社。
33. 王俊豪,1999:《中国政府管制体制改革研究》,经济科学出版社。
34. 苏东水,2000:《产业经济学》,高等教育出版社。
35. 杨公仆、夏大尉,1999:《现代产业经济学》,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。
36. 王俊豪,2000:《现代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》,中国经济出版社。
37. 周新生,2000:《产业兴衰论》,西北大学出版社。
38. 王国生、安同良、刘志彪,2001:《现代产业经济分析》,南京大学出版社。
39. 简新华、魏珊,2001:《产业经济学》,武汉大学出版社。
40. 王文潭、李芸,2001:《现代产业组织与竞争》,高等教育出版社。
41. 邓伟根,2001:《产业经济学研究》,经济管理出版社。
42. 孙天琦,2001:《产业组织结构研究》,经济科学出版社。
43. 王俊豪,2001:《政府管制经济学导论》,商务印书馆。
44. 邬义钧、胡立君,2002:《产业经济学》,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。
45. 李悦、李平,2002:《产业经济学》,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。
46. 于立,2002:《产业经济学的学科定位与理论应用》,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。
47. 刘志彪,2003:《现代产业经济学》,高等教育出版社。
48. 胡代光,2003:《产业经济学》,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。
49. 石磊、寇宗来,2003:《产业经济学》,上海三联书店。
50. 李明志、柯旭清,2003:《产业组织理论》,上海三联书店。
51. 夏大慰,2003:《政府规制》,经济科学出版社。
52. 于良春,2003:《自然垄断与政府管制》,经济科学出版社。
53. 肖兴志,2003:《自然垄断产业规制改革模式研究》,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。
54. 臧旭恒、徐向艺、杨惠馨,2004:《产业经济学》,经济科学出版社。
55. 杨建文,2004:《产业经济学》,学林出版社。
56. 史忠良、柯维达,2004:《产业兴衰与转化规律》,经济管理出版社。
57. 李悦,2004:《产业经济学》(研究生用教材),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。
58. 杨公朴、干春晖,2005:《产业经济学》,复旦大学出版社。
59. 李贤沛、胡立君,2005:《21世纪初中国的产业政策》,经济管理出版社。
60. 芮明杰,2005:《产业经济学》,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。
61. 干春晖,2005:《企业策略性行为研究》,经济管理出版社。
62. 周新生,2005:《产业分析与产业策划方法及应用》,经济管理出版社。
63. 张红风,2005:《西方管制经济学的变迁》,经济科学出版社。
64. 王俊豪,2005:《中国垄断性产业结构重组分类管制与协调政策》,商务印书馆。
65. 王俊豪,2007:《政府管制经济学原理》,高等教育出版社。
66. 刘戒骄,2007:《公用事业:竞争、民营与监管》,经济管理出版社。
67. 王俊豪,2008:《中国垄断性产业管制机构的设立与运行机制》,商务印书馆。
68. 唐要家,2008:《反垄断经济学:理论与政策》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。
69. 戚聿东、柳学信,2009:《自然垄断产业改革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》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。
70. 肖兴志,2010:《产业经济学理论研究新进展与文献评述》,科学出版社。
三、国内期刊文献
综合部分:
1. 史正富,1987:《产业组织的转换与产权制度的改革》,《经济研究》第10期。
2. 汪祥春、原毅军,1988:《现代西方产业经济学概述》,《工业经济管理丛刊》第7期。
3. 马建堂,1991:《我国企业行为与现代产业组织理论》,《经济研究》第11期。
4. 丁炳休,1996:《韩国产业经济学的发展》,《中国社会科学》第3期。
5. 张建华,1996:《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新进展》,《经济学动态》第5期。
6. 翁君奕,1996:《企业组织形成演进与国有企业改制的选择》,《中国工业经济》第10期。
7. 张维迎,1997:《让·蒂罗尔〈产业组织论〉评价》,《经济学动态》第11期。
8. 周立群,1998:《组织理论与组织经济学》,《经济学动态》第5期。
9. 张军,1998:《需求、规模效应与中国国有工业的亏损——一个产业组织的方法》,《经济研究》第6期。
10. 江小涓,1999:《体制转轨与产业发展:相关性、合意性以及对转轨理论的意义——对若干行业的实证研究》,《经济研究》第1期。
11. 汪祥春、于立,1999:《产业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》,《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》第1期。
12. 张帆,1999:《日本学者田导俊雄谈产业组织的比较制度分析》,《经济学动态》第6期。
13. 李春琦、刘克逸,2003:《转型期我国产业组织政策的选择》,《财贸经济》第1期。
14. 牛晓帆,2004:《西方产业组织理论的演化与新发展》,《经济研究》第3期。
15.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,2004:《中国产业组织若干问题研究的新进展》,《中国工业经济》第4期。
16. 丁国杰、张耀伟,2005:《产业组织实验研究综述》,《外国经济与管理》第1期。
17. 陆伟刚,2005:《传统产业组织理论的危机及实践含义:基于企业网络的视角》,《中国工业经济》第11期。
18. 张彤玉、巨荣良,2006:《产业组织范式的演进:从竞争垄断到竞争合作》,《经济学家》第6期。
19. 吴延兵,2007:《企业规模、市场力量与创新:一个文献综述》,《经济研究》第5期。
20. 李海舰、魏恒,2007:《新型产业组织分析范式构建研究——从SCP到DIM》,《中国工业经济》第7期。
21. 熊汉富,2008:《产业组织实证研究文献评述》,《经济学动态》第7期。
22. 刘世锦,2008:《市场开放、竞争与产业进步》,《管理世界》第12期。
23. 杜传忠,2009:《市场集中与空间集聚:现代产业组织演进的两条基本路径》,《中国工业经济》第7期。
结构、行为、绩效:
1. 周振华、刘志虎、张二震,1986:《当前企业行为的动态分析:内在的合理性与外在的不合理性》,《经济研究》第10期。
2. 陆德明,1988:《改造产业组织,建立垄断竞争市场》,《经济研究》第10期。
3. 复旦大学课题组,1989:《通过产业组织的改革与创新,建立社会主义垄断竞争市场》,《复旦学报》第1期。
4. 复旦大学课题组,1990:《两种市场并存下的国民经济运行态势分析——再论垄断竞争市场模式问题》,《复旦学报》第1期。
5. 王玲玲,1991:《企业集团的垄断、竞争和市场选择》,《改革》第2期。
6. 于立,1991:《国有企业进入和退出产业的障碍分析》,《经济研究》第8期。
7.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《企业结构与市场组织》课题组,1991:《企业规模结构与市场运动》,《改革》第4期。
8. 马建堂,1992:《我国国有企业行为目标的实证分析》,《经济研究》第7期。
9. 陈明森,1993:《论进入壁垒与进入壁垒政策选择》,《经济研究》第1期。
10. 戚聿东,1994:《关于垄断理论若干问题的再认识》,《经济科学》第3期。
11. 江小涓,1995:《国有企业的能力过剩、退出及退出援助改革》,《经济研究》第2期。
12. 王俊豪,1995:《论有效竞争》,《中南财经大学学报》第5期。
13. 方宇等,1995:《中国最大工业企业的分布及规模经济状况》,《中国社会科学》第5期。
14. 江小涓、刘世锦,1996:《竞争性行业如何实现生产集中——对中国电冰箱行业发展的实证分析》,《管理世界》第1期。
15. 殷醒民,1996:《论中国制造业的产业集中和资源配置效益》,《经济研究》第1期。
16. 南秉军,1996:《企业内博弈与企业行为的形成》,《经济研究》第8期。
17. 盛斌,1996:《中国制造业的市场结构和贸易政策》,《经济研究》第8期。
18. 张富春、冯子标,1997:《企业集团:中间组织与有组织的市场》,《中国工业经济》第12期。
19. 沈志渔,1997:《我国自然垄断产业组织的市场行为分析》,《中国工业经济》第12期。
20. 于立,1998:《实施大企业战略应澄清的几个问题》,《中国工业经济》第2期。
21. 江小涓,1998:《市场化进程中的低效率竞争实践——以棉纺行业为例》,《经济研究》第3期。
22. 任曙明,1998:《我国民用航空运输市场结构分析》,《中国工业经济》第6期。
23. 戚聿东,1998:《中国产业集中度与经济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》,《管理世界》第4期。
24. 刘小玄、刘芍佳,1998:《双重目标的企业行为模型——兼论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》,《经济研究》第10期。
25. 王风彬,1998:《企业集团组织规模与边界的有效性》,《中国工业经济》第10期。
26. 简兆权,1998:《我国空调行业价格竞争的成因及其影响》,《中国工业经济》第12期。
27. 曹建海,1998:《我国汽车工业过度竞争实证分析》,《中国工业经济》第12期。
28. 刘阳平、叶元煦,1999:《论电力市场的有效竞争》,《管理世界》第2期。
29. 谢伟、吴贵生、张晶,1999:《彩电产业的发展及其启示》,《管理世界》第3期。
30. 梁雪峰,1999:《供热产业真的难以为继吗——一个垄断产业的案例分析》,《经济研究》第3期。
31. 张纪康,1999:《跨国公司进入及其市场效应——以中国汽车产业为例》,《中国工业经济》第4期
32. 于良春、鞠源,1999:《垄断与竞争: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和发展》,《经济研究》第8期。
33. 许辉,1999:《我国汽车工业进入壁垒与进入壁垒失效研究》,《管理世界》第5期。
34. 曹建海,1999:《对我国工业中过度竞争的实证分析》,《改革》第4期。
35. 夏大慰、陈代云,2000:《我国石化工业产业组织研究》,《财经研究》第12期。
36. 赵旭、蒋振声、周军民,2001:《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与绩效实证研究》,《金融研究》第3期。
37. 李想、余敬,2003:《中国连锁超市行业的SCP模式分析》,《中国软科学》第12期。
38. 陆奇斌、赵平、王高、黄劲松,2004:《中国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关系实证研究——从消费者角度识别两者的关系》,《中国工业经济》第10期。
39. 周振华,2004:《产业融合中的市场结构及其行为方式分析》,《中国工业经济》第2期。
40. 晏维龙,2004:《生产商主导 还是流通商主导——关于流通渠道控制的产业组织分析》,《财贸经济》第5期。
41. 郭建斌,2005:《从价格竞争到差异化——竞争性行业企业竞争策略分析》,《上海经济研究》第2期。
42. 干春晖、姚瑜琳,2005:《策略性行为理论研究》,《中国工业经济》第11期。
43. 王俊珂,2007:《产业市场行为的SCP分析及思考——中国冰箱产业市场论见》,《理论月刊》第6期。
44. 曹锦周、戴昌钧,2009:《中国民航产业绩效的关键影响因素》,《管理世界》第6期。
45. 徐:忠,2009:《市场结构与我国银行业绩效》,《经济研究》第10期。
46. 陈甬军、周末,2009:《市场势力与规模效应的直接测度》,《中国工业经济》第11期。
47. 李晓钟、张小蒂,2011:《国汽车产业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研究》,《中国工业经济》第3期。
48. 钟真、孔祥智,2012:《产业组织模式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:来自奶业的例证》,《管理世界》第1期。
49. 周末、王璐,2012:《产品异质条件下市场势力估计与垄断损失测度》,《中国工业经济》第6期。
50. 陈艳莹、鲍宗客:2012:《干中学与中国制造业的市场结构》,《中国工业经济》第8期。
政府规制:
1. 余晖,1995:《管制的经济理论与过程分析》,《经济研究》第5期。
2. 张宇燕,1995:《国家放松管制的博奕——以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的创建为例》,《经济研究》第6期。
3. 戚聿东,1997:《资源优化配置的垄断机制——兼论我国反垄断立法的指向》,《经济研究》第2期。
4. 谢地、乔梁,1997:《为垄断正名与反垄断》,《经济研究》第9期。
5. 王俊豪,1997:《中国基础设施产业政府管制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》,《经济研究》第10期。
6. 余晖,1997:《政府管制与行政改革》,《中国工业经济》第5期。
7. 余晖,1997:《中国药业政府管制制度形成障碍的分析》,《管理世界》第5、6期。
8. 银温泉,1997:《政府规制与企业融资》,《中国工业经济》第7期。
9. 宋立,1997:《现代西方规制理论及其演进》,《经济学动态》第9期。
10. 张维迎、盛洪,1998:《从电信业看中国的反垄断问题》,《改革》第2期。
11. 余晖,1998:《中国的政府管制制度》,《改革》第3期。
12. 王俊豪等,1998:《西方国家的政府管制俘虏理论及其评价》,《世界经济》第4期。
13. 徐华,1998:《论建立规范的自然垄断行业价格监管机制》,《中国经济问题》第5期。
14. 张笑雪,1998:《铁路运价改革采取激励性政府管制方式的思路》,《铁路运输与经济》第6期。
15. 王俊豪,1998:《论自然垄断产业的有效竞争》,《经济研究》第8期。
16. 王俊豪,1998:《中英电信产业政府管制体制改革比较》,《中国工业经济》第8期。
17. 陈小洪,1999:《中国电信业:政策、产业组织的变化及若干建议》,《管理世界》第1期。
18. 王俊豪,1999:《区域间比较竞争理论及其应用》,《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》第1期。
19. 于良春、胡雅梅,1999:《管制、放松管制与中国电信业改革》,《中国工业经济》第4期。
20. 马斌,1999:《世界电力行业政府管制变革及启示》,《中国工业经济》第4期。
21. 叶泽方,1999:《建立我国电价管制制度》,《中国工业经济》第4期。
22. 赵小平、卢延纯,1999:《价格管理与监督检查:美、加两国的经验介绍》,《经济学动态》第6期。
23. 肖立武,1999:《电信产业并非自然垄断》,《中国工业经济》第9期。
24. 张昕竹,1999:《对我国竞争政策的一些思考》,《中国工业经济》第10期。
25. 张亚芸、潘建亭,1999:《对公司并购的反垄断规制——兼论我国的反垄断立法》,《中国工业经济》第10期。
26. 王俊豪,2001:《中英自然垄断性产业政府管制体制比较》,《世界经济》第4期。
27. 戚聿东,2002:《我国自然垄断产业分拆式改革的误区及其改革出路》,《管理世界》第2期。
28. 赵志君、马跃等,2002:《银行业放松管制的理论分析与宏观效果——兼论中国加入WTO对大陆和香港的影响》,《经济研究》第6期。
29. 张铭洪,2002:《网络经济下的反垄断与政府管制》,《管理世界》第6期。
30. 王学庆,2002:《垄断性行业的政府管制问题研究》,《管理世界》第6期。
31. 杨开忠、陶然、刘明兴,2003:《解除管制、分权与中国经济转轨》,《中国社会科学》第3期。
32. 于良春,2003:《强自然垄断理论与中国电价规制制度分析》,《经济研究》第9期。
33. 刘志迎、陶爱萍,2003:《国外政府规制理论研究综述〉,《新华文摘》第9期。
34. 李郁芳,2004:《转轨时期政府规制过程的制度缺陷及其治理》,《管理世界》第1期。
35. 白让让、郁义鸿,2004:《价格与进入管制下的边缘性进入——一个理论模型分析》,《经济研究》第9期。
36. 赵会茹、赵名璐、乞建勋,2004:《基于DEA技术的输配电价格管制研究》,《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》第10期。
37. 赵农、刘小鲁,2005:《进入管制与产品质量》,《经济研究》第1期。
38. 肖兴志,2005:《对中国电价规制效果的一种验证》,《统计研究》第9期。
39. 张奇峰,2005:《政府管制提高会计师事务所声誉吗?——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》,《管理世界》第12期。
40. 陈富良,2005:《准入轨制与技术创新》,《财贸经济》第12期。
41. 陈信元、黄俊,2006:《政府管制与企业垂直整合——刘永行“炼铝”的案例分析》,《管理世界》第2期。
42. 于立宏、郁义鸿,2006:《需求波动下的煤电纵向关系安排与政府规制》,《管理世界》第4期。
43. 淮建军、刘新梅,2007:《政府管制对市场结构和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》,《财贸研究》第1期。
44. 杜云、张铭洪,2007:《管制与反垄断前沿理论和政策效率检验——一个基于实验经济学的研究模型》,《财经研究》第7期。
45. 王兵等,2008:《环境管制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:APEC 的实证研究》,《经济研究》第5期。
46. 仰炬等,2008:《我国粮食市场政府管制有效性》,《经济研究》第8期。
47. 石奇、孔群喜,2009:《接入定价、渠道竞争与规制失败》,《经济研究》第9期。
48. 肖兴志、韩超,2011:《规制改革是否促进了中国城市水务产业发展》,《管理世界》第2期。
49. 张成等,2011:《环境规制强度和生产技术进步》,《经济研究》第2期。
50. 肖兴志等,2011《安全规制波动对煤炭生产的非对称影响研究》,《经济研究》第9期。
51. 郑新业等,2012:《水价提升是有效的政策工具吗》,《管理世界》第4期。
企业理论及应用:
1. 吴家骏,1992:《论法人相互持股》,《经济研究》第7期。
2. 卢昌崇,1994:《公司治理结构及新、老三会关系论》,《经济研究》第11期。
3. 钱颖一,1995:《企业的治理结构改革和融资结构改革》,《经济研究》第1期。
4. 张维迎,1995:《从企业理论看国有企业改革》,《改革》第1期。
5. [澳]谭安杰,1995:《中国上市公司的公司督导》,《改革》第1期。
6. 肖梦,1995:《寻找对企业的外部监控机制》,《改革》第3期。
7. 吴有昌,1995:《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的成因及对策》,《改革》第4期。
8. 青木昌彦,1996:《对内部人控制的控制:转轨经济中公司治理的若干问题》,《改革》第6期。
9. 吴家骏,1996:《现代企业制度与企业法人财产权》,《经济研究》第2期。
10. 谢德仁,1996:《企业性质:资产计量基础转化及逆转化之源》第5期。
11. 费方域,1996:《控制内部人控制——国企改革中的治理机制研究》,《经济研究》第6期。
12. 刘西荣,1996:《论法人治理结构》,《中国社会科学》第4期。
13. 张维迎,1996:《所有制、治理结构及委托—代理——兼评崔之元和周其仁的一些观点》,《经济研究》第9期。
14. 黄运成,1996:《股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比较研究》,《经济学动态》第10期。
15. 杨瑞龙、周业安,1997:《一个关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规范性分析框架及其理论含义》,《经济研究》第1期。
16. 曹正汉,1997:《寻求对企业性质的完整解释——市场分工的不完备性与企业的功能》,《经济研究》第7期。
17. 杨瑞龙、周业安,1998:《论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下的企业共同治理机制》,《中国工业经济》第1期。
18. 段文斌,1998:《公司中的委托—代理和治理结构》,《中国工业经济》第1期。
19. 何浚,1998:《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证分析》,《经济研究》第5期。
20. 张春霖,1998:《理解现实的企业——从玛格丽特·布莱尔的理论得到的一些启示》,《经济社会体制比较》第5期。
21. 杨瑞龙、周业安,1998:《相机治理与国有企业监控》,《中国社会科学》第3期。
22. 吴淑琨、席酉民,1998:《基本监督主体的公司治理模式探讨》,《中国工业经济》第9期。
23. 王询,1998:《论企业与市场间的不同形态》,《经济研究》年第10期。
24. 郑红亮,1998:《公司治理理论与中国国有企业改革》,《经济研究》第10期。
25. 王信,1999:《创业基金的关系型投资及其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作用》,《经济社会体制比较》第2期。
26. 李剑铭,1999:《公司化改造以来我国企业治理结构的实证分析》,《改革》第4期。
27. 张春霖,1999:《以捷克为例看大众私有化后的公司治理问题及投资基金的作用》,《改革》第4期。
28. 刘守刚,1999:《敌意接管与公司治理结构》,《管理世界》第5期。
29. 刘世锦,1999:《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中的经营者“定位”问题分析》,《改革》第5期。
30. 曾德明,1999:《国有企业改革与公司治理机制选择》,《中国工业经济》第10期。
31. 李新春,2001:《中国国有企业重组的企业家机制》,《中国社会科学》第4期。
32. 刘伟、黄桂田,2002:《中国银行业改革的侧重点:产权结构还是市场结构》,《经济研究》第8期。
33. 刘小玄,2003:《中国转轨经济中的产权结构和市场结构:产业绩效水平的决定因素》,《经济研究》第1期。
34. 贾昌杰,2003:《企业并购经历对并购业绩的影响》,《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》第12期。
35. 姚俊、吕源、蓝海林,2004:《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与经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》,《管理世界》第11期。
36. 胡一帆、宋敏、张俊喜,2005:《竞争、产权、公司治理三大理论的相对重要性及交互关系》,《经济研究》第9期。
37. 徐莉萍、辛宇、陈工孟,2006:《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及其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》,《经济研究》第1期。
38. 汪建成、毛蕴诗,2006:《中国上市公司扩展的业务、地域多元化战略研究》,《管理世界》第2期。
39. 刘培林、宋湛,2007:《服务业和制造业企业法人绩效比较》,《经济研究》第1期。
40. 姜付秀等,2008:《产品市场竞争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》,《经济研究》第4期。
41. 罗吉文,2009:《产业俘获测度问题研究述评》,《经济学动态》第9期。
42. 孙早、王文,2011:《产业所有制结构变化对产业绩效的影响》,《管理世界》第8期。8
43. 唐跃军等,2012:《控股股东卷入、两权偏离与营销战略风格》,《管理世界》第2期。
产业结构:
1. 原毅军,1991:《经济增长周期与产业结构变动研究》,《中国工业经济》第6期。
2. 陈志友,1992:《产业结构演变中的对外贸易战略的阶段性》,《财贸研究》第2期。
3. 张立群,1992:《中国产业结构矛盾再认识》,《经济研究》第2期。
4. 《中国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调整动态》课题组,1993:《世界产业结构的重组趋势》,《管理世界》第1、2期。
5. 石磊,1994:《赶超型经济发展与我国产业结构的非常规转换》,《中国社会科学》第4期。
6. 范剑平、向书坚,1994:《我国消费结构升级与产业结构升级的二个时间差》,《管理世界》第6期。
7. 梁桂,1996:《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的分析》,《经济研究》第7期。
8. 李善同、钟思斌,1998:《我国产业关联和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分析》,《管理世界》第3期。
9. 江小娟,1999:《理论、实践、借鉴与中国经济学的发展——以产业结构理论研究为例》,《中国社会科学》第6期。
10. 郭克莎,1999:《总量问题还是结构问题?——产业结构偏差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制约及调整思路》,《经济研究》第9期。
11. 王岳平,2000:《我国产业结构的投入产出关联分析》,《管理世界》第4期。
12. 宋辉、李强,2003:《从投入产出模型看科技进步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》,《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》第1期。
13. 刘元春,2003:《经济制度变革还是产业结构升级——论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源泉及其未来改革的重心》,《中国工业经济》第9期。
14. 张春煜、喻桂华,2004:《第三产业结构升级中的就业变动》,《财贸研究》第2期。
15. 盛世豪,2004: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传统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分析——兼论温州区域产业结构的“代际锁定”》,《中国软科学》第4期。
16. 王艳、杨忠直,2005:《产业结构与策略性贸易政策研究》,《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》第1期。
17. 胡向婷、张璐,2005:《地方保护主义对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——理论与实证分析》,《经济研究》第2期。
18. 刘富华、李国平,2005:《技术创新、产业结构与劳动生产率》,《科学学研究》第4期。
19. 胡立君、石军伟、傅太平,2005:《产业结构与产业组织互动关系的实现机理研究》,《中国工业经济》第5期。
20. 蔡建明,2006:《产业结构调整:财政支出政策的效应分析》,《财政研究》第1期。
21. 李金华,2006:《中国产业结构的演变轨迹、σ-收敛性与空间集聚格局》,《财贸研究》第2期。
22. 魏作磊,2006:《FDI对我国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影响——兼论我国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偏低现象》,《经济学家》第3期。
23. 李勇、仇恒喜,2007:《对外贸易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》,《财贸研究》第1期。
24. 胡晓鹏,2007:《模块时代的产业结构:基于SCP范式的研究》,《中国工业经济》第4期。
25. 徐桂民、綦建红、鞠磊,2007:《劳动力外移、国际贸易与产业结构调整——基于1984—2004年中国数据的协整分析与格兰杰因果检验》,《中国工业经济》第7期。
26. 陈秀山、徐瑛,2008《中国制造业空间结构变动及其对区域分工的影响》,《经济研究》第10期。
27. 文东伟:2009:《FDI、产业结构变迁与中国的出口竞争力》,《管理世界》第4期。
28. 张军等,2009:《结构改革与中国工业增长》,《经济研究》第7期。
29. 干春晖,2011:《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》,《经济研究》第5期。
30. 许南、李建军,2012:《产品内分工、产业转移与中国产业结构升级》,《管理世界》第1期。
31. 蔡晓陈,2012:《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变动与全要素生产率周期性》,《管理世界》第6期。
32. 安苑、王珺,2012:《财政行为波动影响产业结构升级了吗》,《管理世界》第9期。